翻完了布莱恩•麦基的《哲学的故事》,算是对西方哲学了解程度有些许提高把。这都得怪耕田哥,去年的“西方哲学简史”安排得和我的课有冲突,没上成;好不容易等到今年,课又不开了,只好自己借书看。虽然我借的这本书字少、图多、还是彩色,但读起来还是忽忽悠悠的。就这样在保持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翻完西方哲学的历程。
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是哲学家,但直到高中才从政治老师那里知道了什么叫哲学,什么是唯物与辩证。那时候还颇喜欢上了哲学,可惜理科高考的卷子上没有哲学(至于分科的事,有空再赘述吧),就只能把哲学挂在嘴上拉。所幸在大学里听了几次耕田哥的课,才听说还有康德、黑格尔、费尔巴哈以及叔本华这么些人。然后才慢慢又开始对哲学感兴趣。
现在至少明白了西方哲学浩浩的历程是一个发展的前进的过程。虽然西方的文明有过黑暗,有过倒退,但哲学并没有。有时候其进步是很缓慢的,但却从来没有停止过。不敢妄谈这种线形的发展的原因,但我想其文化上的多元性,多交流性极大的推进了哲学前进。
枉自归纳一下西方哲学的简单历程。希腊人提出的第一个哲学的问题就是:世界是什么?西方哲学就从这样一个宏大的问题开始了。世界的构成,世界的根基等等,希腊人思考、辩论,但是这个问题即使放到今天也没有一个众口一词的答案。可以说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第一次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前进,他们把世界的问题放在了人的身上。什么是人?
然而耶路撒冷的耶稣带来了上帝,哲学就被放置在宗教与科学之间。但即使是在如此黑暗中,西方哲学还是沿着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轨迹继续前进。
然后是牛顿的世界,然后是笛卡尔、洛克、休谟。这时的问题已变成世界如何存在,人又如何认识。然后才是康德与叔本华,接着才了出现马恩。
20世纪的西方,随着爱因斯坦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,哲学与科学越走越近。地球上接着出现了罗素、维特根斯坦、萨特以及他们的哲学。他们把数学、语言、时间放进了哲学,接着他们提出新的问题,或是用新的观念解释问题。
什么是世界,什么是人,什么是认识,什么是存在,……(后面的实在总结不出来)西方的哲学就这样继续前进着。
有人说一个人在大学就会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哲学,曾经就这样认为了。现在才认识到所有人的哲学都是可以发展的。新的问题,新的世界都是哲学前进的方向。若是一生的哲学都要从大学中寻找,只能说这一生的世界与你的大学一般大小。因为哲学就是你世界的框架。
什么是世界?然后我们继续向前。未来的哲学生机勃勃。
许久没有写读后感,一写还是个高难度的。当然问题很多,没有谈到的问题也很多,其中还有大段的扯淡,条件所限就只能这个样子拉。至于中国的哲学,还须努力努力。冯友兰的《中国哲学简史》买了一年还没看到1/3……就当是把精彩的留在后面把,不是还要继续前进吗?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1 comment:
太深奥啦!
一路顺风!
Post a Comment